您当前的位置 :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控制程序上篇|思博企业管理咨询 二维码
582
发表时间:2017-10-19 16:03 1 目的 供应链管理的任务和目的,是在保证物料供应满足生产及客户需求,和减少库存及采购成本之间,取得最佳平衡,从而使公司利益最大化。为规范供应链管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特制订本制度。 2 部门权责 2.1销售部:分析市场坏境,制定销售计划并努力完成。 2.2生产部:根据销售计划、成品及半成品库存情况、公司产能等因素,制订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生产计划。 2.3采购部:根据生产计划、原材料库存、安全库存标准等因素,制订物料采购计划,并在尽量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的前提下满足生产需要。 2.4财务部:根据销售计划和采购计划,做好资金计划;指导仓库收货、发货。 3 采购指导手册: 3.1手册编制:由采购部主导,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制订,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并保持每年至少检查修订一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2材料标准:如安全库存标准、最高库存标准、采购周期、采购批量、质量标准等。 3.2.1安全库存:根据生产规模、物料消耗定额、采购提前期、供货风险(缺货、延期、品质不良等)、销售风险(订单变更、规格变化等)、物料通用性、资金占用量、资金成本等因素,制订各项原辅材料的安全库存标准。 3.2.2最高库存:根据仓库容量、周转速度、资金成本、材料保质期限等因素,确定最高库存标准。如库存量接近或达到此标准,则暂停进货。 3.2.3采购批量:根据生产用量、采购提前期、资金占用量、量价关系等因素确定。采购周期与采购批量为反比关系。 3.2.4质量标准:原辅材料由品质部主导制定,设备零部件由技术部主导制定。重要性不高或不经常采购的物品,可暂不纳入采购指导手册。 3.3供应商管理: 3.3.1供应商开发:对供应商的资金、技术、信誉、市场地位、质量保证能力、生产能力、采购周期、性价比、经营理念等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沟通,根据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估,按评估结果进行分级,合格者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3.3.2建立合作模式:样品确认、合作层次、物流配送、货款支付、服务保障等细节条款确认。 3.3.3供应商考核:由采购部和品质部共同对各供应商合作期间的供货价格、质量、交期、服务、管理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淘汰,从合格供应商名单中剔除。 3.3.4供应商辅导:对各供应商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辅导,提升其品质、交期、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3.4采购流程与审批权限:根据需求性质、采购金额、使用频率等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采购流程和审批权限。 3.5采购策略: 3.5.1长期合约:为取得采购的规模效应,及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在对供销两方面市场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可酌情采取年度合约方式。 3.5.2集中与分散适度平衡:集中采购可取得规模效应,降低采购及管理成本;分散采购可降低风险,避免对特定供应商的过度依赖。 4 销售及利润计划、回款计划 4.1销售部根据公司下达的年度销售任务目标,结合市场环境,制订年度销售及利润计划和实施策略。 4.2再根据行业特性和公司产能等情况,将年度销售任务分解到各个季度、月度。 4.3根据销售计划、约定或预估账期,制订销售货款回笼计划。 4.4年度销售计划及销售货款回笼计划须提前三十天报总经理批准;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须提前十天呈营销副总批准。如季度和月度计划对年度计划进行了重大调整(如产品结构、客户结构、销售价格、销售量等有重大改变等),须总经理批准。 4.5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和回款计划按程序批准后,须在一个工作日内转发生产部、采购部、财务部(回款计划只给财务部)。 5 合同评审程序 除常规产品小额订单之外,所有大额订单或有特殊要求的订单,均需按下述合同评审程序进行评审,确认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后,再根据订单规模和交期远近,纳入相应的销售计划。 5.1客户需求确认:责任部门为销售部,应对客户需求进行详细确认,特别是对产品规格、质量、包装、运输等方面有特殊要求的订单,确保充分了解相关要求,使得后续评审工作有充分可靠依据。相关需求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得到客户签字确认。 5.2技术保证能力评审:责任部门为技术部,评审内容为合同产品所用的材料要求、制造工艺、产品规格、产品性能、设备加工性能、产品包装、特殊需求等方面。 5.3质量保证能力评审:责任部门为品质部,评审内容为合同产品要求的检验和试验要求、质量验收方式、质量保证期、检验能力、质量标准、特殊质量要求、质量责任的确定方法、质量纠纷的仲裁等方面。 5.4材料保证能力评审:责任部门为采购部,评审内容为材料库存是否充足、材料质量状况、是否采用了新材料、是否需要采购、采购周期能否保证合同交货期要求等方面。 5.5生产保证能力评审:责任部门为生产部,评审内容为合同产品所需设备能力、人员能力能否满足合同产品的交货期等方面。 5.6资金保证能力评审和财务结算评审:责任部门为财务部,评审内容为合同所需原辅材料及外协外购件的资金保证状况、财务结算方式、顾客的开户行帐号税号是否清楚、是否符合公司的产品价格政策等。 5.7其他评审:责任部门为销售部,评审内容为交货方式、运输方式是否符合交通法规及公司现状、付款条件、保险费运输费等费用承担情况、违约责任及经济赔偿等方面。 5.8评审要求:合同或订单的各项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形成文件;具有充分满足合同或订单的全部要求的能力。只有符合上述要求,销售部方可与客户签订正式的销售合同。 6 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6.1生产部根据年、季、月度销售计划、成品库存量、安全库存标准,计算各个时间点的成品入库量。 6.2再根据各时间点的入库量、各生产工序产能、在制品数量、生产周期、物料消耗定额,计算各个时间段的生产计划、各个时间点的物料需求计划(或称物料领用计划)。 6.3年度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须在收到销售计划后五个工作日内呈生产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季度或月度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须在收到销售计划三个工作日内呈生产副总批准。如在淡季提前生产较多库存(含远期交货的在手订单),供旺季销售,须总经理批准。 6.4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按程序批准后,须在一个工作日内转发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物料需求计划只需给采购部和财务部)。 7 采购计划、资金需求计划 7.1采购部根据销售计划、物料消耗定额等因素,检查生产部的物料需求计划是否合理,再根据原材料库存量、安全库存标准、资金供应、材料供应形势、价格趋势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购策略。 7.2根据采购策略制订相应的物料采购计划。 7.3根据物料采购计划制订资金需求计划,明确各时间段(或时间点)的到期材料应付款。 7.4年度物料采购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须在收到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五个工作日内呈营销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季度或月度计划须在收到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三个工作日内呈营销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7.5物料采购计划和资金需求计划按程序批准后,须在一个工作日内转发财务部,同时按期执行采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