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久负盛名,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但是它好在哪里?好的产品需要企业好的流程制度的支撑,好的流程制度需要由好的企业员工一起创造。而德国制造口碑相传的一个关键而有意思的观点是: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一环扣一环,当负面影响从一环进入链条,在整个生产流程中会被逐级放大,最终影响产品品质。

德国人的生产管理有什么特别的?在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德国人的品质思路非常直接,减少人的影响。
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当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人工就被机器取代了。
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0.5微米,引发了精细工业生产领域的革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将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

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工作交给机器人。在德国著名的FraunhoferInstitute工业服务部心目中的未来工厂中,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计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地运转。
举个例子,德国的一位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的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来说事关重大。
企业中人员的职业化水平,对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职业总经理特训营”之《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预告)帮助经营者从流程化、数据化、自动化看待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未来的发展,告别一个经验用十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德国人善用工具,几乎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所以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工具箱或工具室。这中“爱好”也延续到企业的工序改良中,德国企业对工装夹具的重视程度远超中国企业。
德国人对生产管理的思路非常直接,精确化的设计,能够简单执行用机器换人,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把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其实,企业的核心能力应当更多地体现在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定位、工艺配方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生产过程直接对产品负责。
★ 思博商学院·课程预告
主题:“职业总经理特训营”系列课程《年度经营计划与全面预算管理》
开课时间:2017年10月27-28日
>>报名链接<<
★ 请查收以下福利:
精确企业问题诊断-免费诊断预约报名
大型公益课程-免费预约报名
 | 
|
免费诊断预约 | 公益课程报名 |
